银行加大清理长期休眠账户力度:账户可恢复,资金仍可用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近期,多家银行强烈公告称,将加大对长期休眠账户的清理力度,打击洗钱、电信诈骗等非法活动,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具体措施包括清理长期不活跃的个人和企业账户、调整长期不活跃账户的认定标准等。各银行对长期休眠账户的认定标准有所不同,但基本满足“账户长期休眠”和“余额不足”两个特征。看到广告后,记者询问他的朋友是否还记得他名下的银行账户。他们得到的答复普遍是记不太清了。他们只记得工资卡和社会保障卡等常见账户rds。有的学生时持有的卡,毕业后就没有再动过,有的甚至忘记了在哪家银行开户。对于银行清算长期不用的账户问题,有人士表示不解,称:“即使不使用,剩下几块钱也没什么作用,为什么要清算呢?”早在2023年,国家金监局就向银行发出通知,组织开展“休眠账户”专项提醒工作。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立辉表示,长期休眠的账户已成为犯罪分子电汇诈骗和洗钱的温床。对长期未使用的账户进行整合是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必然选择。同时,清洁工作将优化银行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这反映出落实监管要求,是银行合规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注意到,相比之前的重点打扫梦想卡,近期的打扫重点是长期静止的房屋。博通咨询首席金融行业分析师王鹏博认为:我在。 “这几年清理工作主要集中在实体卡,特别是一个人拥有多张卡的重复借记卡,核心目标是遏制非法银行卡交易。目前重点是长期休眠账户。无论有无卡,只要账户没有交易、没有余额、长期未关联,最终都会被纳入清理范围。” 更广泛的范围和更详细的标准。”王鹏博表示,这体现了监管对账户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要求,更加强调账户的真实性、活跃性和可追溯性。专家指出,银行仍然有权执行自愿清理标准,而且每家银行的风险偏好都不同。现行监管政策规定了基本要求,但具体年份、余额门槛、报告方式等并不统一。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结构、系统能力、风险管理模式等制定实施细则。大银行、客户基础大、历史账户多的银行往往会集体采取较为审慎的结算策略,而一些规模较小的银行可能会制定更严格的标准,以提高运营效率。此外,各银行的反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和客户拓展能力不同,实施标准也不同。这种标准不一致的情况也意味着,当银行面临不同的清洁规则时,很容易出现相同的情况。使客户误认为自己的账户被注销或服务被修改,增加了账户管理的负担,甚至影响了信用记录。对记录或资金安全的认识。因此,从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银行应保持灵活性和统一性,尽快明确赔偿激活条件、通知流程、异议处理和追偿机制,推动行业内形成相对一致的实践标准。此外,许多消费者对账户清理表示担忧。长期未使用的银行卡账户被冻结后能否恢复使用?如果我的账户被冻结,我账户里的钱会丢失吗?相比之下,许多银行的客户服务代表表示,持卡人可以通过访问分行或手机来恢复帐户功能银行业。帐户功能恢复后,您将可以从卡中提取资金。 “纳入长期休眠账户管理并不意味着资金会消失或被银行没收。存款客户网站的所有权始终受到法律保护。”王鹏博表示,近期多家银行的长期休眠账户清理工作总体遵循保密删除原则。不要简单粗心地注销账户,区分账户状态和资金状态很重要。从各家银行发布的公告来看,对于长期有余额的休眠账户,大部分银行都采取了限制场外交易的措施,对应的是账户隔离管理,比如暂停ATM取款、手机银行转账、第三方支付等功能,账户内资金不受影响。多家银行还特别提醒客户在清算长期休眠账户的过程中,银行不会要求客户通过短信或电话提供密码或短信验证码等保密信息,不会发送与账户注销或账户合并注销相关的手机链接,也不会以任何理由要求客户在指定账户管理资金。客户应对可疑活动更加小心。 (经济日报记者 郭明阳)
(编辑:加成健)
中国经济网指出: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