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的力量: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品质的力量: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
2025年10月14日06:29 来源​​:经济报记者 郭景源
质量是立业之本、强国战略,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前提。质量问题不仅是人民生活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它们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十四五”以来,我国高质量工程快速推进,高质量大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果。中国制造向中国制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持续加速。问素质建设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铸就品牌 9月16日,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荣获中国质量奖。 “数字智能质量”的质量管理模式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数智品质”质量管理模式诞生于海康威视长期的实践探索,并已被众多行业采用。以煤炭为例。长期以来,获取煤炭质量数据需要经过取样、制样、检测等繁琐的过程。效率低、风险高、成本高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海康威视与国家能源集团经过三年联合攻关,研发出融合光谱高速煤质分析仪,创新性地将近红外光谱和X射线荧光光谱融合,并与人工智能算法相结合,实现在线、精准、实时分析。me检测煤炭质量。海康威视总裁胡扬忠表示:“质量不仅仅是质量部门的事情,而是影响到几乎所有岗位,从设计制造到销售售后服务,质量都必须考虑在内。”在数字智能研发方面,海康威视是一家敏捷、智能的全流程公司。重点是创建活跃的数字研发环境。从数智供应链角度,利用数智技术提高产品柔性、效率和敏捷性,构建“多品种、小批量、大规模定制”的智能化工厂模式。从数字智能营销的角度,我们将构建有助于提升客户价值的营销AI矩阵。在数字智能服务方面,我们创造人机协作和数字智能相结合的服务交付方法,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名词海康威视从一家默默无闻、苦练高质量“内功”的科技公司崛起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就是高质量品牌建设的生动缩影。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逐步实现《高质量建设大国纲要》目标任务的重要一年。摘要提出,到2025年,“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形成一大批质量优良、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五年来,我国工业制造产品质量认证率提高到93.93%,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5.86。 实施以来,我国制造业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完成消费品行业打造“三品”战略示范点139个。城市。 2024年,日本自有品牌出口占出口额的比重预计将比上年增加0.8个百分点,达到21.8%。民族时尚品牌在保持时尚元素的同时,将“中国风”传播到世界各地。一大批具有行业话语权、广泛认知度和美誉度的企业品牌不断提升全球消费者对中国产品和服务的认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标准决定质量,高标准引领和带动高质量。为保障校园“嘴唇安全”,《校园餐饮公司管理指南》让校园餐饮流程公开透明,厨房“隐身”,从阴暗的角落变成阳光明媚的操作间。面对频发的“黑航班”、“乱航班”,诸如《民用无人机可靠飞行》和《驻场要求及测试方法》不仅全面提升了安全水平,也加强了民用无人机的产业化和营销能力。 《住房工程规范》的发布,为“好住房”提供了标准定义。现在标准的交付速度“更快”。 “十四五”期间,公布新国家标准1.3万余项,国家标准总数达到4.7万余项。国家标准制定和审查机制不断优化,标准制定和发布持续加快,平均国家标准制定周期由36个月缩短至16个月。去年实施《以标准促进牵引设备更新换代和消费品贸易行动计划》以来,一系列新能源汽车、家电等重要标准出台并宣布家具将让生产设备和升级消费品变得更加智能和绿色。标准质量是“好”。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规范培训率超过57%。实施新产业标准试点和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工程和基础设施强化,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发布国家标准2400余项,为新领域、新轨迹赋予新标准。实施碳中和峰值标准化工程,制定企业碳排放和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新修订的粗钢能源消费限额规则实施后,每年可减少能源消耗1000万吨标准煤当量以上。实施特殊措施,规范护理出台针对老年人、家务劳动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国家标准,发布居家养老、社会保障、健康保险等国家标准,提高生活质量。标准力量是“强”。出台安全生产、消费品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500余项。新标准正在制定,旧标准正在更新,并且建议已成为强制性的。今年上半年,新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148项,新公布强制性国家标准106项,分别比上年增加131%和58%。新修订的工程板材甲醛释放限量已提升至E0级,达到全球最严格的要求。标准化合作“更加开放”。 “十四五”期间,我国主导制定国际标准1079项,采用国际标准6900多项。推动500多项标准实现中外互认。中吉乌、中老、印尼雅万高铁等8个铁路合作项目均采用中国标准建设。赞比亚等非洲国家10万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已开工建设。中国标准的海外影响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规划,坚持标准驱动有序提升,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我们将继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快完善国家标准体系,以更加统一、协调、高效的标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质量链条的强化在于生产工厂。黑龙江大庆油田力神泵业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自动桁架加工岛的动臂上半部工作有序,下半部控制组件实时显示运行参数。 “该系列高度自动化设备是我公司加入优质连锁工作,成为链主后推出的,去年5月正式投产,已加工相关产品3000余种,成本降低40%,效率提高25%。”力神泵业副总经理、质量总监杨斌先生表示:“链主是‘强质链’活动的核心。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帮助产业链企业选择区域优势产业,将技术进步转化为品牌优势、科学高效创新管理模式,打造质量协调改进新模式。 “近年来,我们在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找准推动企业、行业、区域质量提升的切入点,采取切实举措推动高质量大国建设落到实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表示:“我们将大力做强优质企业。我们为超过200万家企业开展了质量提升、质量认证更新等系列支持活动,引导企业稳步走以质量取胜的发展道路。参与改善活动的中小企业年收入平均增长9.7%。优质贷款和信用。”通过这一强化措施,3万家企业获得贷款200余万亿元,为企业提质转型、拉平企业注入水源。 “十四五”以来,全国已有27.9万家企业担任质量总监。推动强质量链落地。实施扎实优质工程1724个。建立了多个地区的质量链和1331个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 4200家产业链主控企业和25万家产业链成员企业积极参与,强化产业链上下游稳定性和可靠性,推动重点产业质量竞争力有效提升。 1000多个城市实施了质量控制,并正在加强区域战略。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首批580个城市纳入培育库,鼓励城市加强监测、比对和质量改进。在质量县创建创新试点和百个城市质量提升活动中,鼓励各城市推出特色质量实践,以点带面,打造本地质量提升新优势。加强优质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已建立计量基准208个,计量标准正式版74000多个,国家标准物质18000多个,国家价值传递和追溯体系更加完善。新建检验检测机构4138个,国家质检中心874个。不断运用优质基础设施先进要素,培育优质新生产力,坚定支撑产业精进和科技创新……传递着高质量发展动力的卓越业绩。 “在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质量政策法规不断完善,质量基础设施不断加强。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质量是我们的生命,追求高品质”的氛围日益浓厚。 “下一步,我们要用提质企业。”“要更有效地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用提质链条更好支撑产业圈强链建设,用提质县更好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用提质基础设施更好适应生产力新需求,催生经济新动能,加快新能源发展。”罗文 说。优势。 (商报记者 郭景媛)
(编辑:胡峰)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