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化、旅游、体育+”打造当地消费新引擎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罗非鱼年产量28万吨,占全国产量的七分之一。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长超过20%。荔枝年产量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优异的一年,完成销售62.23万吨,收入91.6亿元。广东省茂名市宣布,“农业、文化、旅游、体育+”或“工业+”将激发农村消费新趋势,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乡村音乐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高粱特色菜等文化活动促进了茂名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 2025年“快来享受市场2.0”系列中,支持“十万工程”推动文旅消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人气火爆,形成“观展+购物”的新消费模式。近日,首届音乐嘉年华在山城信宜举行。梨花谷、珠海马鞍、广东虎跳峡生态保护区等旅游景点周边的酒店、民宿早早就客满了,为了将客流转化为可持续客流,不少酒店和民宿早早就客满了。与公共和私营公司合作的文化旅游项目将继续“创新”。由市政府共同打造的广东虎跳峡生态综合体近日开业。信宜与广东四季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合作。广东云茂四季旅游度假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国云表示,不少游客前来品尝三花虎跳峡等美食。米酒、生鸡炖肉和信宜紫苏炒鲅鱼,并观看“虎跳峡游船”和互动民俗歌曲表演。作为2026年广东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的主办城市,茂名市正在探索利用“体育+”激活“百万项目”。近日,省赛主赛场茂名奥体中心首次实现全照明。独特的建筑设计和灯光秀吸引了众多游客报名。高州市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局长燎原表示,今年茂名市将实施办好“乡村BA”和“市场BA”计划,推动经济发展“体育+”。赛事的火爆,进一步提升了茂名度假村的知名度。区域振兴战略要求“振兴本地消费”。基于“五树一鱼一菜”(荔枝、龙眼、三花李、橙红、沉香、罗非鱼、凉菜)特色产业链,茂名市不断探索推进全州经济增长的新路径。以三花梅产业为主的“中国梅乡山水组合”、以荔枝、龙眼产业为主的“甘国海乡村振兴示范区”持续走红。 “美食+”模式,结合烤罗非鱼、帝王荔枝雪糕等特色小吃,赋能“夜经济”,拉动消费增长。数据显示,2025年,茂名市春夏两季粮食将收获80.5万吨,早稻总产量和产量将“翻一番”。荔枝产业已完成荔枝销售约63万吨,销售额达到创纪录的91.6亿元。 2025年上半年,农业生产总值其中,林牧渔业产值571.68亿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74元,增长5.5%,比城镇居民高1%。 .3 个百分点。茂名市副市长王晓辉表示,未来,茂名市将积极推动“十万工程”实施,夯实石化产业基础,夯实全州经济“家本”,探索“五树一鱼一餐”和“农文旅企业家承包”一体化模式,发挥“文化+”、“体育+”、“短剧”等作用。 +”凝聚人心,发展产业,推动茂名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编辑: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