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未来技术侵入日常生活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记者高康)“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推动体现智能,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将进一步推动实体智能从“实验技术”走向“规模化应用”,让“实体智能”走进日常生活。什么是具身智能?简单来说,就是赋予人工智能“身体”,长出“血肉”,赋予它“最强大脑”和“灵活四肢”。与我们所知道的语音助手或图像识别等智能应用不同,智能融合是一个有物理支撑、能够“感知、决定、行动、反馈”的智能系统。这使得人工智能能够做出一个信号从“知道”到“做”的巨大飞跃。 DeepSeek等大规模国产人工智能模型正在普及。我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2024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达到30.2万台。到2024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应用范围将覆盖国民经济71个主要工业门类。我国体身智能产业发展虽然目前处于早期阶段,但在大型模型研发和机器人制造方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如果AI有了“大脑”和“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从工业角度来看,它是推动制造复杂性的“倍增器”。新型嵌入式智能产品有望支持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促进关键部件的迭代升级传感器、高精度电机和控制芯片。有望从人们生活的角度解决一系列行业问题。养老院的护理机器人减轻了护理人员的负担。清洁机器人将来到人们的家中,照顾人们的日常工作。物流系统中的配送机器人不断提高物料流动的效率。在全球科技竞赛中,嵌入式智能已成为各方关注的新轨迹。掌握技术的中央政府将有权在未来的行业中拥有发言权。从2023年《仿人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的出台,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实体智能”……在政治的推动下,我国仿人机器人作为实体智能最典型的形态,加速进化,实现重大科技进步。能力从稳定行走跃升至动态奔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预计,2030年我国嵌入式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2035年将突破1万亿元,这将带动交通物流、工业制造、商业服务等多种应用领域生产力新突破。面对“十五五”,我国将推动机器人产业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根据嵌入式智能应用场景需求,加快技术创新迭代。未来,嵌入式智能将像智能手机一样来到我们身边,成为数字经济新的智能“宠儿”。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