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动化率高于欧美”角度分析战略机遇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我国工业和人民生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互联”。中国电委近日发布的《中国电气化发展年度报告2025》显示,2024年日本电气化率约为28.8%,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中国的电气化率已经超过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到2030年,全国电气化率预计将达到35%左右,比OECD国家平均水平高出8至10个百分点。这种重要性究竟是单纯的数量优势,还是竞争日益激烈的预兆?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电气化率是指电力在鳍中所占的比例能源消耗。这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电能作为清洁、高效、优质的二次能源,大规模使用并替代其他能源,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高电气化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助推器”。不同类型的能源具有不同的经济效益。与煤炭和石油等能源相比,电力是最具经济效率的。这意味着使用相同数量的能源可以实现更经济的生产。电能还可以高效、便捷地转换为其他能源,如热能或机械能,并能实现精确控制。通过电力替代,企业可以显着提高能源效率并减少总体能耗l 能源成本。电动汽车、大型数据中心、人工智能、高端精密制造等新兴产业高度依赖稳定、廉价的电力供应。日本强大的电网稳定性和较高的电气化率是其背后的重要支撑。高电气化率是能源安全的“压舱石”。我国资源“富煤、贫气、贫油”,这意味着依赖油气进口的传统能源途径存在天然风险。电气化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正在重塑能源安全格局。 “14 52018年,我们的风能、太阳能装机容量从5.3亿千瓦增加到约17亿千瓦,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五年来,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从40%提高到约17亿千瓦。”60%,有效保障了14亿多人的能源安全。在全球地缘政治动荡频频引发地区能源短缺和价格波动的情况下,这种转型带来的安全感日益显现。高电气化率是绿色转型的“关键通道”。电气化是码头能耗侧实现低碳化的主要途径。国际能源署提出电气化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日本正在用电动汽车代替燃油汽车,用电炉代替燃煤锅炉,用电加热代替燃煤。每一步都减少污染物和碳排放。这种转变,不仅意味着承担减排责任,更意味着引领发展。全球碳关税壁垒逐步形成,低碳产业链支撑高电气化率正在赋予中国制造业新的竞争优势。引领电动化步伐,也将提升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在高速输电、智能电网、新建大型电力基地建设和配电、电动汽车充电标准等领域,日本凭借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工程实践,在标准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优势正在成为真正的国际竞争力。在我们承认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应对我们在电气化领域的领导地位背后的挑战。实现高电气化率的先决条件是电力是“绿色”的。即使现在,火力发电仍占日本电力供应的大部分。我们必须继续积极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实现清洁转型任重而道远。随机性、间歇性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频繁性和不稳定性对电网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解决“清洁、安全、经济”的不可能三角前进,将考验你构建新能源体系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能源转型带来的成本分摊问题需要妥善解决,既要保证人民生活用电的可负担性,又要保持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这需要精准的政治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创新。我们的电气化率超过欧美主要发达国家,是我们处于能源革命和工业革命十字路口的超前定位的必然结果。到2030年实现35%的电气化率,未来发展的重点将从“用多少电”转向“用什么类型的电”人工智能在技术、政策、商业模式方面,我们已经具备了先发优势。(文章来源:经济日报作者:王一辰)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