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上海经济曲线上行的“密码”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昨天,上海公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 GDP增长5.5%,超出国家水平和市场预期。今年上半年上海GDP增速为5.1%。增长的不仅仅是GDP数据。从前三季度数据看,上海工业、金融、信息、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工业指标较今年上半年明显好转。这些产业有的是上海传统的、利润丰厚的产业,有的是刚刚起步的新兴产业。这些相互促进,使上海经济呈现稳中向好、韧性增长的态势。当前,上海经济正处于调整期,动力不足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不确定性加大。前三季度,上海GDP要突破上升曲线非常困难。回顾“十四五”总体发展历程,上海对诸多重大产业进行了提前部署。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成果正在显现。新型工业力量已占据全国近一半的工业和第二产业。上海曾经是工业立市的,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上海如何平衡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 Exis你迫切需要寻找新的驱动力。五年前,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三大主导产业”(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的概念。现在看来这一步是非常正确的。在场近年来,三大产业和制造业成为上海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前三季度,上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7%,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三大产业制造业产值比上年增长8.5%,快于全市2.8个百分点,带动效应明显。除了三大支柱产业外,近年来,上海还吸引了航空航天、计算机通信、机电制造等一批新兴的高水平产业群,我们的明星也在培育中。今年前三季度,这些行业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产业也蓬勃发展。前三季度分别增长19.6%、10.9%和10.3%。他们都为上海的工业注入了新鲜血液。目前,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4.1%。也就是说,上海工业产值近一半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在成本方面,近年来,上海通过降低能源、土地、借贷等成本,帮助工业企业降本增效,促进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在今年的上海世界投资促进会上,该市宣布,通过去年出台的工业“降本增效十七条措施”,实际为工业企业降低成本超过520亿元。上海今年的目标是助力产业发展行业再降低成本60亿元至80亿元。上海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企业盈利数据上。今年1-8月,上海工业企业实现盈利。利润增长16.3%,工业企业利润率达到6.3%,工业企业效益逐步提高。金融稳定 信息服务业快速增长 金融业数据是今年三季度上海经济的亮点。随着国内资本市场日趋活跃,上海金融交易也日趋活跃。前三季度,上海证券交易所全部证券销量增长38.4%,上海期货交易所销量增长11.5%,上海黄金交易所销量增长40.2%。股票市场交易尤为活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交易额上海证券营业部同比增长95.2%。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全球最丰富的金融市场业态,涵盖股票、债券、期货、外汇、纸币、货币、黄金、保险等各类交易市场。资本市场的复苏和股票市场的振兴将扩大上海金融市场的交易量,直接推动上海金融业的增长。然而,如今对于上海来说,金融业已不再是增长最快的服务业。今年前三季度,上海金融业增加值69652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5277.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在两大支柱产业的带动下,第三产业上海服务业发展继续加快。 2022年至2024年,服务业占上海GDP的比重分别为74.1%、75.2%和78.2%,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占GDP比重约79.1%,再次刷新纪录。与金融“老大哥”相比,信息服务业是上海重点产业中的后起之秀。按照统计标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包括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及相关服务、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业务。对于上海来说,平台经济和人工智能是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关键y。从平台经济来看,上海近年来出现了拼多多、小红书等主要互联网平台的崛起。它也是美团和京东等大公司的所在地。产业链生态系统日趋完善,直接推动了上海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人工智能产业方面,近两年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旺盛,大模型应用的加速也为上海信息服务业添了“火”。为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上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形成“算力结构、模型引导、应用赋能”的“基础设施”全链条体系,为信息服务业企业提供了诸多发展机遇。港口创下全球最高季度记录。近日,在上海市政府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专业从事输配电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闵行制造企业思源电气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结合去年历史业绩,今年前三季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2.9%,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46.9%。后备军。全球化是思源电业快速增长的关键。公司党委书记陈兆平表示,公司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输配电行业高端装备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分之一以上的订单来自全球最大的输配电行业。我来自国外。上海有很多企业,比如思源电气,正在迅速将产品推向海外,拓展新兴市场。今年前三季度,上海进出口同比增长5.4%。第三季度进出口额创历史单季度最高纪录。 9月份,进出口总值4059亿元,突破4000亿元。今年上海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出口。前三季度,上海出口同比增长11.3%,增速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可见,外贸出口加速与工业产值增长直接相关。高端制造、绿色产业三大产业发展拉动上海对外贸易de出口成“逆袭”。三大产业方面,前三季度,上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出口1936.7亿元,增长10.3%。受益于创新药物国际化进程加快和产业政策优化,原料药和西药出口分别增长21.5%和40.7%。高端制造业出口增长也十分明显。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高端机床、石化机械出口分别增长41.6%、39%、36.5%和29.6%。有机产品出口趋势依然强劲。一至三季度,上海“三新”出口同比增长6.3%,继续保持1000亿元以上的出口规模。其中,锂电池出口增长20.7%至321.5亿余一、受特斯拉储能工厂运营带动。上汽集团加大混合动力汽车出口力度,上海混合动力汽车出口额增长2.1倍,达到1961万元。绿色船舶装备快速崛起,油轮出口增长82.7%至206.3亿元。随着消费的增加,上海的人气正在回归。国庆、中秋假期刚刚过去,一些出行数据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8天小长假期间,上海接待游客2548.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7%。上海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这也体现在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上。前三季度,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其中,7-9月增速分别为7.8%、13%和9.2%,方面直接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直接拉低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半年下降2.6个百分点。今年夏天,上海的消费也“回暖”。 “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推动限额以上单位体育休闲用品、家具、家用电器、音像器材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7.7%、22.1%和28.2%。旅游、住宿和餐饮业也受益于政治补贴。目前,上海市已发放两张总价值10亿元的“轻松上海”服务券,并计划下半年再发放文化和比赛观赛券。前三季度,上海住宿业增速快于今年上半年。增幅下降2.6个百分点。为打造外国游客“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据了解,今年夏天,上海举办了“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上海旅游节等活动。文化、旅游、商业、体育会展联动,国内外游客大幅增长。前三季度,赴上海旅游人数达636.6万人次,同比增长37%。消费、投资、出口是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除上述出口和社会零售数据外,前三季度,上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三驾马车”努力下,上海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为全年经济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上海“十四五”顺利完成注入了强劲动力。
(编辑:杨淼)